近日,電子科技大學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團隊報道了一款基于碳化硅/聚對二甲苯(SiC/Parylene)襯底的異質集成柔性氮化鎵(GaN)射頻功率放大器。該研究通過創新性地采用薄的SiC散熱層與柔性聚合物襯底相結合的策略,成功解決了柔性電子器件在高功率工作狀態下的熱管理難題,為實現高性能柔性射頻功率放大器(PA)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。相關成果以《Heterogeneously Integrated Flexible GaN RF Power Amplifier on SiC/Parylene Substrate》為題,發表在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》上。電子科技大學徐躍杭教授為通訊作者,電子科技大學博士鄭文豪為文章一作。
論文截圖
圖1:異質集成柔性GaN射頻功率放大器。
圖2:異質集成柔性GaN射頻功率放大器制備工藝
制備流程如下:首先將1cm×1cm的包含氮化鎵晶體管的芯片臨時粘附于硅載體襯底上。隨后通過光刻和濺射200納米厚的氮化鈦薄膜,形成薄膜電阻(TFR),如圖2(a)所示。
第二步,采用電子束蒸發工藝依次沉積鈦/金(20nm/50nm)粘附層和銅/金(1.7μm/300 μm)厚金屬層,形成螺旋電感器和電容器的底部電極(M1金屬層),如圖2(b)所示。
第三步,通過化學氣相沉積(CVD)制備3μm Parylene-N(PN)層,分別作為電感器的絕緣層和電容器的介質層。該材料較低的介電常數有助于減小電感器的寄生電容。隨后通過氧等離子體刻蝕形成通孔,如圖2(c)所示。
第四步,形成第二金屬層(M2),用于電感器的引線連接、MIM電容器的上電極以及通孔的上層連接,從而建立兩個金屬層之間的有效互連(圖2(d))。完成M2工藝后,將器件翻轉并粘附在硅載體晶圓上。如圖2(e)所示,采用六氟化硫(SF?)和氧氣(O?)混合氣體的近場感應耦合等離子體(NLD)刻蝕工藝對碳化硅進行刻蝕,刻蝕速率約為1μm /分鐘,最終保留約5μm厚SiC層為柔性功率放大器提供有效散熱。
最后,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在減薄后的碳化硅表面沉積25 μm厚Parylene-C(PC)層形成柔性襯底(圖2(f))。沉積過程控制在35℃低溫條件下進行,腔室壓力保持在30 mtorr以下,確保不會對減薄后的功率放大器造成熱損傷或機械損傷。該PC層在為柔性氮化鎵功率放大器提供機械支撐的同時,保證了器件從臨時載體分離后的柔韌性。
圖3: (a)柔性電感仿真和實測對比 (b)柔性電容仿真和實測對比
在晶圓上測量了無源元件在不同彎曲狀態下的S參數,將其轉化為相應的感(容)值和Q值后與所建立的等效電路模型進行了比較。平坦狀態下,電感在1.6 GHz時的感值為6.4 nH,自諧振頻率為8.3 GHz;電容容值為0.85 pF,自諧振頻率為6.6 GHz。彎曲條件下,電感值隨彎曲半徑增大而增加,自諧振頻率和品質因數略有下降。其原因在于彎曲導致螺旋電感有效面積增大、磁通量增加,同時寄生電容上升。電容彎曲時容值增大,自諧振頻率降低,品質因數因電阻增加而略有下降。測試表明,該工藝制備的柔性無源器件性能穩定,滿足電路設計需求。
圖4:(a)不同耗散功率下的仿真和實測溫度比較 (b)0.25W耗散功率下的器件的熱成像圖片
如圖4(a)所示,無SiC層的熱阻為34706°C/W,而含5μm SiC層的熱阻僅為255.9°C/W。如圖6(b)所示,紅外熱成像測量顯示,在0.25W功耗下最高溫度為88.7°C,對應熱阻為273.2°C/W,略高于仿真值。
圖5:1.6 GHz頻率下,功率放大器在平坦狀態及彎曲狀態(彎曲半徑3 cm)時的仿真與實測性能對比。
在漏極電壓(VDS)為12V條件下,射頻大信號連續波測試結果表明,在1.6 GHz平坦狀態下,該功率放大器飽和輸出功率(Psat)達到28.3 dBm,相應功率附加效率(PAE)為38.3%,功率增益為5.9 dB(圖5(b))。在彎曲半徑為3 cm的彎曲狀態下,保持與平坦狀態相同的輸入功率時,測得輸出功率為28.2 dBm,PAE為37.7%,增益為5.8 dB。與平坦狀態相比,彎曲狀態下飽和輸出功率僅下降0.1 dB,功率附加效率和功率增益在飽和區分別降低了0.5%和0.1 dB。
本論文提出了一種用于柔性射頻氮化鎵功率放大器的異質集成工藝。通過采用減薄SiC/PC復合襯底增強散熱能力,成功制備出具有頂尖性能的柔性氮化鎵功率放大器。平坦狀態下,該器件在1.6 GHz可實現28.3 dBm的飽和輸出功率及38.3%的功率附加效率,且在3mm彎曲半徑下仍保持穩定的射頻性能。研究成果表明,該技術將為集成高功率器件的柔性無線通信系統提供重要支持。
文章鏈接:https://ieeexplore.ieee.org/document/11137367
inkMacSystemFont, "Helvetica Neue", "Hiragino Sans GB", "Microsoft YaHei UI", "Microsoft YaHei", Arial, sans-serif; font-size: 12px; letter-spacing: 0.578px; text-indent: 0px; caret-color: rgb(7, 193, 96)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low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">文章由inkMacSystemFont, "Helvetica Neue", "Hiragino Sans GB", "Microsoft YaHei UI", "Microsoft YaHei", Arial, sans-serif; font-size: 12px; letter-spacing: 0.578px; text-indent: 0px; caret-color: rgb(7, 193, 96)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low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">電子科技大學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團隊inkMacSystemFont, "Helvetica Neue", "Hiragino Sans GB", "Microsoft YaHei UI", "Microsoft YaHei", Arial, sans-serif; font-size: 12px; letter-spacing: 0.578px; text-indent: 0px; caret-color: rgb(7, 193, 96)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low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">供稿。